

縫機 | 日本兄弟集團擬轉型機床制造
發(fā)布時間:2014-12-05
日本著名企業(yè)兄弟集團于2014年11月4日宣布,將把2015年3月期的預計盈利增加20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1.12億元),提高到510億日元,這一數字是2014年同期數字的2.7倍,若能實現便將是該公司近8年來最高盈利數額。為兄弟集團的發(fā)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的是其機床制造部門,這個百年老企業(yè)現如今正在實現華麗轉型。
據悉,兄弟集團于1908年創(chuàng)立,創(chuàng)始人安井兼吉對各種機械有無限的熱愛。兄弟集團的雛形是安井兼吉所創(chuàng)立的“安井縫紉機商會”,那時安井兼吉開始在名古屋的家中做一些修理、販賣縫紉機的工作。之后,安井兼吉的長子安井正義等后代繼承了父業(yè),在1925年創(chuàng)立了“安井縫紉機兄弟商會”。那時候全世界最為流行的縫紉機是美國制造的“singer縫紉機”,而日本幾乎沒有本土產的縫紉機。安井正義等在“把需要進口的產業(yè)做成能夠出口的產業(yè)”精神的引領下,以創(chuàng)立日本國產縫紉機品牌為目標,開始了他們的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。
1928年,安井正義等開發(fā)了縫制草帽的專用縫紉機,他們將這種縫紉機命名為“昭和三式縫紉機”,并為自己的品牌取下“兄弟”這個體現他們兄弟合作精神的名字,這就是兄弟集團名稱的由來。1932年,家用縫紉機成功實現批量生產,兄弟牌縫紉機漸漸走向世界,躍居singger縫紉機之前。兄弟集團生產的家用縫紉機為其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,這也為他們二戰(zhàn)后積極進取、不怕失敗的多元化經營方針打下了基礎。
二戰(zhàn)后,兄弟集團的家用縫紉機出口到歐美,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,同時也建立了消費者對“兄弟”品牌的信任。之后他們踐行多元化經營方針,開始涉足洗衣機、電風扇等家電市場,他們甚至連摩托車、樂器等都有所涉及。
兄弟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方針對公司的發(fā)展有著長遠的積極影響,1960年,兄弟集團開發(fā)的打字機為后來成為他們企業(yè)中堅的信息通信機器事業(yè)打下了基礎。1984年,兄弟集團還成為了洛杉磯奧運會的打字機專用提供商。
另一方面,兄弟集團還積極研發(fā)新產品,將電子技術注入機械產品。1971年,兄弟集團成為全球第一家成功開發(fā)高速點陣打印機的公司。這是現今打印機市場的一項里程碑,不論在日本與國外都贏得很好的口碑。80年代后期,兄弟集團又著手開發(fā)傳真機、激光打印機,為今天他們信息通信機器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。
兄弟集團多元化的經營方針雖然也有失敗的時候,但他們和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其他企業(yè)卻有大不相同。他們對投資房地產、炒股等“理財”并不感興趣,而是一心一意地發(fā)展實業(yè)。所以在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90年代,他們也能迅速振作,并且針對電子計算大為普及的美國推出了新產品——集傳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為一體的復合機,在美國市場大獲成功。
另外,除了信息通信產業(yè),支撐兄弟集團的還有機床制造產業(yè)。制造手機需要打磨金屬外殼,會用到一種叫做“Tapping Center”的機床,這是一個需求非常旺盛的領域。智能手機零件生產領域中,日本的很多企業(yè)爭相與美國蘋果等知名企業(yè)合作。在這樣強烈的競爭壓力下,兄弟集團的機床制造部門仍在2014年9月的財務結算中實現了與2013年同比增長93%的光輝業(yè)績,機床制造產業(yè)也是推動兄弟公司取得8年來最大收益額的一大來源。不畏失敗、勇于創(chuàng)新的兄弟集團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。 轉自| 中國縫制設備網 |
